重磅信号!民企将有望参与油气开发全产业链
日期:2020-11-24 09:56 作者:江南 阅读:
随着国家管网公司的尘埃落定,我国的油气改革正式步入了快车道。而改革的推进,也使得民营企业在油气产业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。
近日,国家召开的相关会议中提出,推动油气基础设施向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开放。这意味着,未来民营企业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油气基础设施建设中来。
回顾近年来的相关信息,有关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油气领域的信号频频放出,我国的油气产业正在向民营企业敞开怀抱。
放开油气基础设施门槛
油气基础设施建设,是我国石油行业的“短板”。
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底,我国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13.5万公里。而根据国家《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》,到2025年,我国油气管网将达到24万公里。现有的油气管网建设能力和速度较难实现未来的这一目标。
除了管道里程外,在油气储备设施、人均管网密度等诸多方面,我国现有的油气基础设施都与国外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。
为了推进油气基础设施建设、推动油气改革更进一步,近年来,国家多次发声,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建设中来。
9月15日,国家印发了《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》。会议中,国家对下一阶段国企民企发展重点任务作出多项重要部署。其中强调:推动油气基础设施向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开放。
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企业投资建设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热情,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,甚至有助于补齐我国在油气行业存在的基础设施短板。
实际上,这并非国家首次提出向放开油气基础设施门槛。
去年底,国家提出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28条政策,放宽了民营企业进入多个垄断行业的门槛。其中提到,支持民营企业建设原油、天然气、成品油储运和管道输送等基础设施。
长久以来,油气基础设施主要由“三桶油”等企业投资建设。随着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,多数管道资产已经被移交。
然而,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集中投放,这不仅需要国家管网等的大力投入,还需要民企资金、技术的支持补充。
以天然气管道为例,按照当前造价估算,在未来5年,我国每年至少需要投入1.3万亿元人民币,才能实现建设目标。
民企的入局,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资金难题,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改革的进程。换言之,在油气改革的大背景下,民营企业入局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恰逢其时。
民企进军油气全产业链
以往,民营企业想要参与到石油行业中,多数是以油服或下游终端销售的身份出现。而随着油气改革的推进,上、中、下游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放开,民营企业未来将可能参与到油气开发的全产业链中。
今年5月,国家印发的《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(试行)》正式实施,明确要求矿业权采取竞争性出让,符合条件的民企、外资企业均有资格按规定取得油气矿业权。此外还特别强调要将绝大部分矿业权交给市场主体。
油气上游探矿权的放开给了民营企业施展身手的机会,以往壁垒高、进入难的勘探领域多了民企的身影。
9月11日,中曼石油拿下了探矿权放开后的首个民企重大油气发现,其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温北油田温7区块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新增报告获得自然资源部认可,将一个中型油气田收入囊中。
得益于上游勘探的放开,中曼石油从一家油服工程公司转变成“油公司”。它所前进的一小步,正是我国油气改革迈进的一大步。
中曼石油的成果,不仅是企业自身实力的体现,也是民企打通油气全产业链的一个例证,证实了民营企业参与国内油气开发的可行性。
当然,除了中曼这类积极参与者,也有很多民企对于进军油气领域尚处于观望的态度。但好在,入场的门票已经备好。
油气改革道阻且长,为了消除行业的隐形壁垒,一次次的打击和碰撞不可避免。但如今,从上游开发到管道建设,再到下游的原油进出口,油气行业几乎所有的核心环节都在围绕着“放开”而改变。
各环节的相辅相成,才使得更多的社会资本有机会打通油气全产业链,成长为保障能源安全的“新生力量”。